2025 年上半年,美國服裝進口市場呈現出顯著的 “分化式” 發展特征。對中國服裝進口規模全面收縮,而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則實現兩位數增長,同時價格層面也呈現整體下行與局部上漲并存的復雜格局。這種結構性變化既反映了全球供應鏈的調整趨勢,也凸顯了不同品類服裝在市場需求、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差異化表現。
規模下滑顯著,品類分化明顯
上半年,美國對中國服裝進口呈現 “量價齊跌” 的整體態勢,不同材質品類的表現差異尤為突出。在羊毛服裝領域,呈現 “量增額減” 的特殊情況:進口量同比微增 5.8%,但進口額卻大幅下降 10.2%,這一矛盾背后折射出中國羊毛服裝出口單價的顯著下滑。而在占比更高的棉制和化纖類服裝上,下滑趨勢更為明確:棉制服裝進口額同比減少 13.6%,化纖類服裝進口額降幅進一步擴大至 17.7%,成為中美服裝貿易下滑的主要拖累項。
美國服裝進口的 “替代效應”
在對中國服裝進口收縮的同時,美國服裝進口需求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轉移的趨勢十分明顯,整體進口量實現兩位數增長,“替代效應” 凸顯。從具體品類來看,棉上衣成為增長主力,進口量同比激增 61.5%,反映出其他產地在棉制服裝供應鏈響應、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已快速顯現;不過,女士女童化纖針織襯衫的增長則相對溫和,僅同比增長 3.4%,顯示出該品類在供應鏈轉移、市場需求匹配等方面仍存在一定滯后性。
2025 年下半年美國服裝進口市場展望
短期難改收縮態勢,結構性機會或顯現
下半年,受全球貿易環境、供應鏈布局慣性以及成本競爭格局等因素影響,美國對中國服裝進口的整體收縮態勢預計難以根本性逆轉。不過,隨著中國服裝企業在高端化、差異化、功能性產品領域的持續發力,部分高附加值品類(如高端羊毛服飾、功能性化纖服裝)或憑借產品競爭力形成局部增長亮點,緩解整體下滑壓力;同時,棉制服裝貿易的下滑幅度可能因中國企業的成本優化與供應鏈效率提升而有所收窄。
“替代市場” 增長放緩,競爭將更趨激烈
上半年其他地區對美服裝出口的高速增長,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訂單的短期轉移紅利。下半年,隨著更多國家和地區加大對美服裝出口布局,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整體增長幅度可能較上半年有所回落。其中,棉上衣等熱門品類的增長可能從 “爆發式” 轉向 “穩健式”,而女士女童化纖針織襯衫等增速較慢的品類,或將因供應鏈逐步完善而實現增長提速。
整體承壓,局部或現回升
從價格走勢來看,下半年美國服裝進口整體單價仍將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一方面,全球服裝原材料價格整體處于相對低位,為進口單價下行提供空間;另一方面,各產地為爭奪市場份額可能進一步加大價格競爭力度。但在部分細分品類中,若出現供應鏈緊張(如特定面料供應短缺)或需求回暖(如季節性服飾需求上升)的情況,單價可能出現階段性回升,尤其是中國部分具備品質優勢的服裝品類,或在其他產地價格持續下跌的背景下,憑借 “性價比” 優勢實現單價企穩。
多元化趨勢深化,區域整合加速
下半年,美國服裝進口供應鏈的 “多元化” 與 “區域化” 整合將進一步深化。除了傳統的東南亞、南亞產地外,拉美、非洲等新興產地可能憑借地理鄰近優勢(貼近美國市場)和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中低端服裝品類中獲得更多訂單;同時,部分跨國服裝品牌可能進一步優化供應鏈布局,推動 “近岸采購” 與 “多源采購” 結合,以降低供應鏈風險,這將持續影響美國服裝進口的產地結構與品類分布。